保密战线历来是必争、必守、必保之重地。革命战争年代,保密就是保生存、保胜利。保密工作伴随着党的筹建而产生,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制定出我党最早的保密规定,提出“在党处于秘密状态时,党的重要主张和党员身份应保守秘密”。此后,保密工作卓有成效地保障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不断取得胜利直至夺取全国政权。
在全市掀起保密宣传教育系列活动热潮之际,为扎实推进我院深化能力建设“工作落实年”工作走深走实,进一步提升法院干警的保密意识和使命担当,特开设《传承红色基因、讲述保密故事》专栏,邀请中院机关青年干警为我们讲述一个个震撼人心的红色保密故事。
优良家风、保密传承之对同志的信任不等于无密可保
讲述人: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第一小组成员 张宇泽
我在绥化市中级人民法院话保密,今天我要讲的红色保密故事是《优良家风、保密传承之对同志的信任不等于无密可保》 。
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十分注重对身边工作人员的保密教育和管理,督促其严守党和国家的秘密。
周恩来对身边秘书提出要求:凡分工联系哪方面工作的,就看哪方面的文件,不允许随便看无关的文件。在与秘书交办涉密事项时,他也严格控制知悉范围。周恩来最后一任秘书纪东曾经回忆,有一次,总理在车上给他安排一项重要工作时,亲自动手按动电钮,把司机、警卫与后座之间的隔音玻璃升起来之后才说,以免无关人员听到。还有一次也是在车上,总理安排纪东电话处理完一个重要情况,才按动电钮把隔音玻璃降下来,再谈其他工作。纪东认为,总理这样做,并不是对身边工作人员不信任,在周总理看来,“对同志的信任不等于无密可保”。
刘少奇对身边工作人员也非常严格,他的秘书吴振英回忆:“1953年5月间,少奇同志曾专门召集秘书人员开过一次会,向大家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坐得住;二是靠得住;三是不要想个人在这里有什么作为……少奇同志解释说:你们到这儿当秘书,主要是帮助中央同志工作,每天要看很多文件,这就产生了一个坐得住坐不住的问题……再一个,你们看的文件多,知道的事情多,这就要求你们保守机密,遵守纪律,个人不要随便用内部材料给报刊写文章……这就是靠得住。”
1956年,刘振德初到刘少奇同志身边工作,刘少奇对他明确“约法三章”。其中,除了“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等要求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保守机密。后来,刘少奇还多次强调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反复提醒:“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对谁都是这三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