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司法公开 法苑文化 人民陪审 视频在线 案件时空 法治论坛 机构设置 思想作风 党的建设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绥化市人大调研组来我院调研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工作

发布时间:2020-08-18 16:38:32




8月18日上午,绥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寇洪泉率市人大调研组一行五人来我院开展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专题调研,中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双近、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赵辉等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重点调研了诉讼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便民诉讼服务开展情况、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等情况并在中院进行了座谈。

座谈会上,王双近汇报了近年来全市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工作情况和下步的工作安排。

王双近指出近年来,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大服务定位,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功能,完善服务机制,努力建设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全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诉讼服务。2019年,多元化解各类纠纷6527件,占一审民商事案件的20.39%,助推综合结案率提升1.82个百分点。今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市法院统筹疫情防控和多元化解,积极开展司法办案“百日会战”,坚持线上办案与线下办案、开庭审判与书面审理、集中办案与分散办工、多元化解与司法裁决相结合,上半年综合结案率达到72.7%,同比提升8.92个百分点,多元化解案件3891件,占一审民商事案件的37.69%。全市法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始终处于全省法院“第一方阵”,市法院在全省法院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并通过《代表委员“面对面”联络专刊》向全市866名市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报告,工作做法被人民法院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转载。

一是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和人大支持,全力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新格局。全市法院自觉把多元化解工作置于市域社会治理大局中统筹谋划,紧紧依靠市委的坚强领导、市人大的有力监督,积极主动赢得社会各方支持,全力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改革。市法院班子成员先后50余次深入基层法院开展专项调研,邀请400余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开展座谈;成立专项考察组赴浙江、福建等地学习“枫桥经验”等成功做法,并结合大数据对比分析结果,形成高质量工作报告,向市委报送。市委成立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改革领导小组,2017年5月27日,绥化市诉调对接中心在全省率先揭牌,2017年9月30日前,全市11个诉调对接中心在两级法院全部挂牌,搭建起市委政法委牵头主办,法院承办,公、检、司等多部门配合、各调解组织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平台。不断加强多元化解工作网络建设,推动矛盾调处主体迅速向社会多元主体拓展,构建了涵盖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157个调解组织参加的调解网络,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律师、法律工作者组成的286名特邀调解员参与多元化解工作,并根据矛盾纠纷不同特点开展“点餐式”服务。推行“党建+社会治理”模式,设置联合党支部,对入驻两级诉调对接中心党员进行统一管理,持续开展“佩党徽、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活动,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彰显。

二是深入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不断增强制度管理新动能。全市法院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始终。特别是2018年1月1日,省人大常委会颁布《黑龙江省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后,市法院积极争取市委的领导支持,由市委政法委牵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绥化市诉调对接中心诉调对接实施细则》等6个规范性文件,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强力推进、规范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工作开展中,全市法院以问题为导向,以制度为抓手,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要素整合,促进业务融合,持续推进“分流、调解、速裁、快审”办案机制改革,形成了流程全贯通、业务全覆盖、诉调无缝衔接的诉讼服务体系。去年分调裁审办理案件8979件,今年上半年办理9874件。今年4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李亚兰、高永到我院实地调研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对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在全国“两会”期间进行推介。

三是不断加强诉讼服务功能建设,着力打造高效便民多元化纠纷解决新平台。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科技化要求,全市法院将诉讼服务中心明确划分诉讼引导区、当事人等候区、立案大厅、自助服务区、信访接待区、调解区、审判区等七大功能区,集中提供立案审查、救助服务、查询咨询、材料收转、诉讼引导、诉前调解、信访接待、判后释疑等多项服务,实现诉讼服务“从后台到前台、从分散到集中、从多点到一点”的优化。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重要论断,强力推进信息化技术应用。增设案件自助查询机、诉讼指南电子显示屏、银行卡缴费POS机、叫号机等现代服务设备,推出跨域立案、网上立案功能,推行微信、支付宝缴费方式,建立行业调解、社区调解、特邀调解、律师调解“微信工作群”,探索线上委派、线上委托、线上邀请、线上审查、线上司法确认功能,推进大厅、网络、电话、巡回“厅网线巡”为一体的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为当事人提供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次通办的立体化诉讼服务。各院全部对接“中国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去年通过音视频调解纠纷1307件,今年上半年达到1656件,音视频调解率达45.22%。普遍开通网上立案功能,全面推行跨域立案服务,去年分别立案1679件和158件,今年成功在线立案7331件,占登记立案数的41.3%。今年3月9日,最高法院信息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刊载了我市法院网上办案的经验做法。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被省文明委授予“省级文明窗口标兵”。

四是扎实推进“一院一品”建设,努力培育多元化纠纷解决解新模式。全市法院坚持用品牌推动工作,用创新擦亮品牌,全面发挥品牌效应,积极贡献司法智慧。多元解纷工作开展以来,坚持以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为统领,以10个基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为支撑,以55个派出法庭为触角,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发掘社会资源,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多元解纷工作品牌,构建起科学、系统、完备的“一站式”纠纷解决体系,多元解纷工作实现了从单向输出到多方联动的巨大转变,“一院一品牌、院院出精品”的工作格局正在形成。庆安法院“说和人老李调解工作室”,始终坚持以情动人、以诚感人、以理育人、以法服人,去年共调解纠纷524件,今年上半年调解案件117件,已经成为市域社会治理的闪亮名片。肇东法院积极推进“1+2+N”工作模式,在诉调对接中心设立1个联合党支部、2个常驻法院的人民调解组织,与7个行业调解组织、38个街道社区、62名特邀调解员建立工作联系,织密调解工作网络,去年共化解案件635件,占民商案件的15.7%,今年上半年化解534件,占民商事案件的41.59%。去年11月3日,人民法院报头版头条以《一院一品牌、特色解民忧》为题,对我市法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进行报道,近期肇东法院将在最高法院有关会议上连线发言。

针对下步全市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工作,王双近提出四点意见:

一要强化完善诉调对接。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加快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与仲裁机构、公证机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非诉讼解纷平台对接,充分运用线上平台,实现大量纠纷在诉前多元化解。

二要深化案件繁简分流。根据民事、刑事、行政和执行案件繁简分流要求,制定具体标准和工作流程,并嵌入立案系统,形成“智能识别为主,人工分流为辅”的繁简分流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办案考核指标和机制,通过快审快执、绩效激励等方式,引导当事人、鼓励法官依法依规选择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快速办理案件。

三要大力推进司法确认。将司法确认程序作为便民利民诉讼的有效途径,积极与当地司法局及相关调解组织建立常态协作机制,优化法院司法确认案件办理流程,及时赋予调解协议法律效力和执行力,有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四要统筹推进市域治理。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市域治理体系,依靠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加大工作协调力度,持续凝聚基层社会治理合力,内部形成导诉咨询、律师值班、立案分流、诉前调解、判后释法、执行和解多元联动,外部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密切协调的诉调对接工作格局。

市人大调研组一行对绥化中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工作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黑ICP备11004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