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召开的全市法院工作会议暨解决执行难问题工作会议上,海伦法院、安达法院、绥棱法院、肇东法院4家法院的院长分别就司法责任制改革、解决执行难问题、法院文化建设和依托信息化加强审判管理等方面作了典型发言,院长们分享了哪些法院工作经验,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精心策划 稳步推进司法责任改革
薛奎 海伦法院院长
近两年来,海伦法院紧紧抓住司法责任制改革这个关键,优化审判资源配置,明确审判组织权限,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工作任务,审判质量和效率呈现良好运行态势。
司法责任制改革稳步推进
在司法责任制改革中,院领导班子积极谋划、集思广益、谏言践行,做到了“六个到位”。一是组建团队到位。二是落实绩效考核到位。三是落实省法院审判责任制17个配套文件到位。四是实现院长、庭长办案到位。五是落实监督制约机制到位。六是违法审判责任追究机制到位。
多措并举,合力攻坚,坚决打赢“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攻坚战
徐立新 安达法院院长
安达法院紧紧围绕“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目标,从改革执行工作体制机制、突出执行强制性、规范执行行为、提高执行实效入手,全力破解“执行难”,最大限度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取得了明显成效。
改革执行工作体制机制,实行团队化管理
成立以院长为主要责任人的“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工作领导小组,以“精审判、强执行”为工作思路,大力改革执行工作体制机制。
突出执行工作强制性,严厉打击拒不执行行为
一是强力惩戒失信被执行人。二是严格落实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三是对拒不执行行为进行坚决打击。四是加大投入,加强执行装备建设。
以执行信息化为目标,发挥执行指挥中心作用
一是严守执行节点,防止出现超期执行案件。二是以执行体制创新为契机,对案件实施分歩执行,通过对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进行严密规范,使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得以及时执结。三是实现与金融机构、国土资源、车辆管理、房管等部门的无缝对接,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查控的作用,提高执行效率。四是加大投入,加强执行装备建设。
规范执行行为,实现裁执分离
一是取消法庭执行权。二是制定了安达市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财产保全案件的实施全部交由执行局执行,并对各衔接部门移转程序和手续进行了细化,明确了相关责任。三是将异议案件的审查从执行局剥离,由专门的审判法官办理。
以信息化为依托 加强法院审判管理
王延平 绥棱法院院长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之际,绥棱法院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积极探索审判管理模式,重塑案件审理、执行流程和法院平扁化管理机制,收到良好效果。
明晰信息化载体 配齐配强力量
升级完善机房建设,合理布局内外网分布,为信息化管理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在构建“22348”的信息化审判管理框架的基层上,加大对干警的操作技能培训,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功能。
通过“三循环”强化审判管理
努力提升院党组宏观决策水平
通过数字法院和执行案件管理系统的智能统计和管理,定期生成各项审判数据,为院党组对人员的科学调配,以案定员,提供数据支撑。
创新形式 整体推进 提升法院文化建设水平
杜广伟 肇东法院院长
近年来,肇东法院以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营造良好的院风为目标,创新法院文化建设,通过引领、培植、积淀、养成,使法院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司法公信力明显提升,收到较好的效果。
精心谋划,实现文化在队伍建设中的高定位
法院文化是法官群体的灵魂,决定着法官的价值取向,支配着法官的行为选择,制约着法官的思维判断,潜移默化中发挥教育、熏陶、引导、规范、凝聚、激励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这种考虑,我们肇东法院几届班子都将文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把文化建设作为法官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建立法院文化建设的总体理念体系,成立了法院文化建设领导组织,制定出台了《肇东市法院文化建设规划》。
分类推进,释放文化在院风形成中的正能量
运用精神文化、廉政文化、物质文化等多个载体,大力全面提升干警思想境界、职业操守、人文素养,营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氛围,促进了良好院风的形成。一是用先进文化,激发正气。二是用精神文化,鼓舞士气。三是用物质文化,凝聚人气。
着眼长远,提升文化在塑造灵魂中的深远影响
实践证明,法院文化成为一种传承、积淀和习惯,就会内在地提升法官的法律信仰,成为法官最根本的职业认同并代代薪火相传。为此,我们特别注重法院文化的积淀和传承。
一是注重培植品牌效应。二是注重追求长期效应。三是注重发挥实际效应。